跟随程岩老师学站桩

原创:季朱

8月17、18日周末两日“程岩老师讲站桩”课程如期开展,从湖北、山西、天津、河北等地赶来的学员,和程岩老师一起,在北京的天通苑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周末。上完课,我回到了位于郊区的家,在河边,在树林里,在夜晚无边的虫鸣中,我不断回想起程老师的话语和神情,这位睿智、清雅、内心良善的长者,教会了我们在喧嚣的社会中,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气补不如神补,神补不如站桩”,在课上,程老师详细地讲述了这句话的来历,这是1959年,他在中山公园跟随王芗斋老先生学习站桩的时候,一位王老的学生张越千先生,送给他的“见面礼”。两天的学习,我们切身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我是身心俱疲地来参加学习,刚过去的夏天,时不时胸闷、心悸,寝食难安,强打着精神来,但一站桩,就什么都暴露了。程老师先教我们平步撑抱桩,一一为我们调好间架,站桩看着简单,里面有很多小细节,把这些细节照顾到,身体一下子成为了一个整体,原来胳膊是胳膊,腿是腿,好像没什么关联,可是一站桩,四肢百骸像一台受统一控制的机器,轰隆隆运转了起来。没多久,我感觉胸口像有一团气在那堵着,不断扩大,这就是胸闷的原因,通过站桩,身体的问题非常清晰地呈现了出来。程老师看我有点憋气,给我调整后站的就轻松很多。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人设事,当年王老在太庙、在中山公园教站桩,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体质、素质、需求,从一个桩里,延伸出不同的形式。还是一位中学生的程岩老师,就跟在王老身后,看王老怎么教,从1958年到1961年,一共三年多的时间,直至王老离开北京到保定,跟在王老身边学习的时光结束了。程老师对我们说:当年王老怎么教我的,我就怎么教你们,咱们这个拳是个整体,不零卖,要教就全教,要学就全学。

每当在树下站桩,身体像一块寒冰一般融化、消解,一股股温热涌出,许多坚固的东西烟消云散,我才体会到什么是放松,才如梦初醒,此前的我是把自己搞得多么紧张,还浑然不知。由此我想到,当前的社会,这么多焦虑、抑郁的人,他们不知道是怎么一步步陷入痛苦的境地,也不知道如何改变这种境况,作茧自缚一样。我们不了解自己的身和心,也早已将古人传下来的修身、养生的方法抛诸脑后,误以为现代医学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把自己的身体交托给医生、机器、药物。程老师说:站桩是自力更生。

站桩,即立稳平均之站立也。这是王芗斋老先生在《拳道中枢》一文中给站桩下的定义。怎么在站桩中修炼精神和意感,我也在这次学习当中有了些粗浅的体会。站完桩后,我已经是眉开眼笑了,好神奇!

我们有幸坐在一起听闻程老师讲站桩,这种难得的机缘,是凝聚了多少前辈的心血啊。程老师发布了一条微博:“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正是他自己的写照,真是有“一吟双泪流”的感觉。他以76岁的年纪,蹲下身子为学员调桩,把自己学拳六十年的经验和体会无私地分享出来,这种精神状态,是练拳的人身上才具备的浩然之气,是谦谦君子才具备的风度。愿更多的人,可以跟随程老师学习站桩,修身养性,进行心灵的训练,学习古人的智慧,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我对程老的一句桩学妙语的理解

对人体进行受力分析,首先看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站桩是动态的一瞬间,是运动轨迹的一个点;外形的静态只是一种表象,应该有动感,若没有动感就是呆滞的死桩。即使是基本桩,也应该表现出文质彬彬的意态,程师尝言“站桩是自己觉得舒适,别人看着舒服”。

作者:飞似梨花影575

https://weibo.com/7213662980/HEtIHz0li

跟随程岩先生学站桩有感

我是一个喜欢买各种书籍喜欢研究的人,是卓越亚马逊、当当网的买书常客,奈何水平有限,书没少买,照着书站桩没有任何的进展,也用过照葫芦画瓢,对着镜子站的方法。体认一直没有任何进展,不同的书籍因老师不同,深度有浅、有深,讲的也不尽相同,我也曾经晕头转向不知道应该怎样站下去,应该按照哪本书继续站下去,迷茫了很久。。。。。。

后来机缘巧合,认识了程岩老师。把我多年的疑惑,和网上看到的很多问题一股脑的向老师进行了请教。老师耐心的向我解答,我才知道我这些年很多地方的理解是有错误的。说到底,站桩是一门结合每个人的自身情况,分不同阶段,有针对性来站的科学。而每一个阶段的成果是下一个阶段的开始。

很多老师的水平很高,人家也都写出来了,只是我没有站到老师和前辈的水平和阶段,所以理解不到那个深度,站桩还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个人的情况有针对性的站的。

我一直认为,养生和技击是分开的不同桩,身体好的人,不用站养生,可以直接站技击。

老师给我耐心的讲解,我才知道在体认的训练过程中,养生和技击是不分家的,只有徐徐渐进的由浅入深,由小运动量向大运动量的润着站桩才会更有效果。身体养好了才能往下谈技击。

我原来错误的解读了王芗斋师祖的拉伸量,认为站桩如同拉皮筋,结合我的情况,就应该使劲拉伸的站桩,说心理话站的很不舒服,在一个桩的过程中但凡有一点放松,不拉伸我就认为是自己偷懒了,一次至少40分钟到1个小时。我很疑惑,我很用功,但是参照网上练得好的各位意拳前辈和名家的一些体认动态表现视频,我差的是十万八千里。等于苦没少受,时间没少付出,一点结果都没有。

一度心灰意冷,怀疑,疑问,一堆问号在脑中旋转。

程岩老师耐心的给我讲解了,站桩的源流和针对我的情况的站桩注意事项,从养生桩阶段里的最初始的阶段开始让我站,并指出了我身体上存在的隐疾,全部说中,让我十分惊讶。并推荐我认真拜读王芗斋师祖的专著文章互为参照印证。

自站养生桩以来,可以说每个星期都会有一个大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越站越舒服,因为工作压力大,经常失眠,之前的站桩没有好转,程老师给我调完之后,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执行好好站桩,身体有了很大的改观。重新拾取了对站桩的信心。

人说秦始皇求仙盼长寿,康熙还想再活500年,我和程老师说,我不想当天下第一,只求长命百岁,老师开导我说,凡事不要执着己身,顺其自然,寿命自然颐养天年。。。。。。

我现在每天都给自己打卡,坚持站桩,活在站桩的舒服世界里,应该说活在站桩的享受中,感恩有生之年遇到一位好老师

原创:知足常乐

忆拳界先辈,感流行时弊

2018年8月25日,受朋友之邀,有幸聆听了程岩先生的一堂讲座《程岩老师讲站桩——追忆王芗斋先生》,很是受益。讲座由意拳第二代掌门人姚宗勋先生得意弟子武小南先生主持。参加此次活动的有意拳第三代传人及他们的学生和嘉宾共五十余人。

王芗斋先生于1886年(光绪十二年丙戌年)11月24日(农历十月二十九日)生於河北省深县魏家林村。名尼宝,号宇僧,字芗斋,晚年自号矛盾老人。幼患喘病,久治不愈,家与形意拳巨擘郭老云深有戚谊,随送至郭老家中习拳以求健身,得郭老青睐,于易簧之年将绝艺示之,谆谆以重视相嘱,每日勤习,数年功力大增。1913年,先生28岁,武艺辄声京都。后曾遍访拳学,以拳会友,在与众多高人切磋交手过程中,屡胜强悍之人,越显威名。

程先生自幼练习站桩,现仍自称业余的业余站桩爱好者。讲座开篇,程先生首先提出了一个很深奥的问题:中国拳文化的哲学理论依据是什么?王芗斋老先生原是一位连手提四十多斤重物都走不了三米远,而且喘的厉害的患者,为什么能够在那个动荡、混乱、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候,开创出这个拳法别开一面的特殊拳学?籍此,程先生开始了这次追忆王芗斋老先生的讲述。

程先生首先介绍了王芗斋老先生的生平简介和自己家庭与王芗斋老先生是世交的关系。王芗斋曾在程先生父辈家居住,王老有意让程先生之父撰写自传,遂将一些鲜为人知或知之不详的经历和往事详细告之。程岩先生青少年时在中山公园得王芗老亲授初习站桩功法。

讲座中,程先生用生动的事例讲述了王芗斋老先生习拳的经历和利国利群的夙志。通过程先生的讲述,听众深入了解了王芗斋老先生高尚的民族气节,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和开创这个特殊拳学的初衷,即《拳道中枢》的要义。

程先生阐述王芗斋所著《拳道中枢》是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为根基,梳理各拳种而总览其精髓,其文首:“拳道之大,实为民族精神之需要,学术之国本,人生哲学之基础,社会教育命派,其使命要在修正人心,抒发感情,改造生理,发挥良能,使学者精明体健利国利群,……”程先生脱口原文,朗朗诵之,使听众精神为之一振。

反观身边,刚刚在暑假中进行军训的初一新生,三千多学生,军训第一天有近40位学生几乎晕倒,此刻听程先生念诵王老先生几十年前所言尤为感叹,现如今的学生太需要接受这样的教育了——强身健体,利国利群。

何止拳道,我们的所有运动,小处看是为强健体魄,安身立命,大处看“实为民族精神之需要”,是彰显中国人精神面貌的需要。记得几天前看到过两幅漫画的对比,一幅画的是躺在烟馆里抽大烟的“东亚病夫”,一幅画的是现如今躺在床上玩儿手机的国人,同样的姿势,触目惊心的对比,我们有多少人正毁在玩乐之中。偶然一次在天坛公园发现早晨锻炼的大多都是中老年人,我们的年轻人呢?或许因为我已不再年轻,不懂年轻人的锻炼方式,应该还有体育馆健身、夜跑之类的运动吧,但愿我们的年轻人不是漫画中的人物,但愿多见到他们朝气蓬勃的面貌,在初生的朝阳中……一如王芗斋先生一身武艺扬我国威!

程先生每每讲到动情之处,目光如炬,神采飞扬;听众亦聚精会神,鼓掌称道。听众中有拳道中人,也有媒体人士、教育人士、社会团体负责人等,倘能将王芗斋先生对于拳学的精髓要义得以传扬,能够让今日年轻人以强健体魄报效国家为己任,程先生一定会感到非常欣慰的吧!

下午程先生还讲解了王芗斋亲授给程先生练习基本桩过程中的几个主要步骤、内容和方法,并躬身示范,亲自教授初习者练习站桩的方法。真是受益匪浅。

作者董翠红,北京二中老师

忆拳界先辈,感流行时弊

2018年8月25日,受朋友之邀,有幸聆听了程岩先生的一堂讲座《程岩老师讲站桩——追忆王芗斋先生》,很是受益。讲座由意拳第二代掌门人姚宗勋先生得意弟子武小南先生主持。参加此次活动的有意拳第三代传人及他们的学生和嘉宾共五十余人。

王芗斋先生于1886年(光绪十二年丙戌年)11月24日(农历十月二十九日)生於河北省深县魏家林村。名尼宝,号宇僧,字芗斋,晚年自号矛盾老人。幼患喘病,久治不愈,家与形意拳巨擘郭老云深有戚谊,随送至郭老家中习拳以求健身,得郭老青睐,于易簧之年将绝艺示之,谆谆以重视相嘱,每日勤习,数年功力大增。1913年,先生28岁,武艺辄声京都。后曾遍访拳学,以拳会友,在与众多高人切磋交手过程中,屡胜强悍之人,越显威名。

程先生自幼练习站桩,现仍自称业余的业余站桩爱好者。讲座开篇,程先生首先提出了一个很深奥的问题:中国拳文化的哲学理论依据是什么?王芗斋老先生原是一位连手提四十多斤重物都走不了三米远,而且喘的厉害的患者,为什么能够在那个动荡、混乱、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候,开创出这个拳法别开一面的特殊拳学?籍此,程先生开始了这次追忆王芗斋老先生的讲述。

程先生首先介绍了王芗斋老先生的生平简介和自己家庭与王芗斋老先生是世交的关系。王芗斋曾在程先生父辈家居住,王老有意让程先生之父撰写自传,遂将一些鲜为人知或知之不详的经历和往事详细告之。程岩先生青少年时在中山公园得王芗老亲授初习站桩功法。

讲座中,程先生用生动的事例讲述了王芗斋老先生习拳的经历和利国利群的夙志。通过程先生的讲述,听众深入了解了王芗斋老先生高尚的民族气节,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和开创这个特殊拳学的初衷,即《拳道中枢》的要义。

程先生阐述王芗斋所著《拳道中枢》是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为根基,梳理各拳种而总览其精髓,其文首:“拳道之大,实为民族精神之需要,学术之国本,人生哲学之基础,社会教育命派,其使命要在修正人心,抒发感情,改造人理,发挥良能,使学者精明体健利国利群,……”程先生脱口原文,朗朗诵之,使听众精神为之一振。

反观身边,刚刚在暑假中进行军训的初一新生,三千多学生,军训第一天有近40位学生几乎晕倒,此刻听程先生念诵王老先生几十年前所言尤为感叹,现如今的学生太需要接受这样的教育了——强身健体,利国利群。

何止拳道,我们的所有运动,小处看是为强健体魄,安身立命,大处看“实为民族精神之需要”,是彰显中国人精神面貌的需要。记得几天前看到过两幅漫画的对比,一幅画的是躺在烟馆里抽大烟的“东亚病夫”,一幅画的是现如今躺在床上玩儿手机的国人,同样的姿势,触目惊心的对比,我们有多少人正毁在玩乐之中。偶然一次在天坛公园发现早晨锻炼的大多都是中老年人,我们的年轻人呢?或许因为我已不再年轻,不懂年轻人的锻炼方式,应该还有体育馆健身、夜跑之类的运动吧,但愿我们的年轻人不是漫画中的人物,但愿多见到他们朝气蓬勃的面貌,在初生的朝阳中……一如王芗斋先生一身武艺扬我国威!

程先生每每讲到动情之处,目光如炬,神采飞扬;听众亦聚精会神,鼓掌称道。听众中有拳道中人,也有媒体人士、教育人士、社会团体负责人等,倘能将王芗斋先生对于拳学的精髓要义得以传扬,能够让今日年轻人以强健体魄报效国家为己任,程先生一定会感到非常欣慰的吧!

下午程先生还讲解了王芗斋亲授给程先生练习基本桩过程中的几个主要步骤、内容和方法,并躬身示范,亲自教授初习者练习站桩的方法。真是受益匪浅。

园清
2018年8月30日

https://www.jianshu.com/p/6f112398378f

我看养生桩

(编者按:做文案、计算机工作过久的人或者学生,体型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扭偏的毛病。本文作者是一位对矫正脊柱身形有切身体会的站桩有得的同修,他身上反映出来的站桩功效作用,客观的说明了王芗斋老先生“特殊拳学”是健身、养生、益智之学,也为福利人群提供了健康的佐证;目前他已进入到习拳阶段,我们会帮助他努力完成他的“拳学梦”!)

人的健康出问题,有环境的影响,但更多是自身问题,人体是一个系统,不良生活习惯最终会影响到人体的代谢循环,至于问题从何处显现,人各不同。所以,养生其实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说着简单,但改起来并不容易,毕竟外界的诱惑太多,这便是几乎所有的养生功法都强调“松放”、“静守”的原因吧。 我们站桩,每天站一个固然重要,从养生论,更应该用它的精神去改善日常行站坐卧……

我站桩始于两年前持续的严重腰痛(以前有过,但不严重,所以不在意)。差不多三个月,疼痛明显减轻并且犯的间隔拉长,半年后基本正常了。而且,通过站桩,颈椎、右膝、左肩的问题也得到解决。前些时候调桩时,老师说,我的脊柱也已经正了。

我理解的养生桩:

一、骨正筋柔,气血以流
虽然叫意拳,但前提是正确的形,意自形生,因形取意,正确的形是基础,是敲门砖,要习惯到成自然。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进而生理作用心理、改变意识。

二、无为之用,各得自在
粗略地讲,躯干重于四肢,俗话讲“人老腿先老”,这是自然的取舍顺序。调平的骨盆、正直的脊柱撑起的空间,让我们的五脏六腑得以各在其位、各行其事。舒胸实腹(腹式呼吸)使得胸腔涨缩幅度加大,进而肺活量就大,人体代谢循环就好。

三、无用之用,乃为大用
站桩是自己的修行,应是纯粹的,不能掺杂功利色彩;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编后语:长空无碍白云飞的思维清晰,所谈体会有一定深度!那么,传统武术讲“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其实,“筋骨皮”也不是“外练”,因为人的气血藏在人体的毛发皮肉筋骨五脏六腑等各种组织内部,怎么能说“外练”?因此,只有真正做到“骨正、筋柔、皮坚”,才能具有足够的劲力,才能具备习拳养生之基础。这其中正身尤为重要,传统武术讲究伸筋踢腿,开架势蹲马步,实际上是要使练习者从初始阶段就具备“骨正”“筋柔”的根基,以达到神意运用时的形神(意)合一的要求,有正确的形才能有正确的神(意),两者合一不能有偏差,神(意)才能正确的指引形,才能有正确舒畅的气血流动和神经传导,从而正确的产生拳术运动的劲力气势;所以,师祖教导我们说:“姿势确是神意之代表,本能活力之所循”。

程岩先生点评:
@飞花梨似影

站桩,是心,息,身三者缺一不可的整体调整。是本性的彰显,本能的回复,潜能的激发,中道的践行。文中所说“骨正,筋柔,皮坚,才能具有……”之说,很不全面。须注意。当年姚宗勋师伯教诲我:“咱们这个拳是个整体,要学就全学,要教就全教。……。”要从“整”和“全”上理解。切切!